案例回顾:大二学生小张为购买新款手机,在某社交平台看到“免审核、秒放款”广告,通过非正规网贷平台借款8000元。实际到账仅6000元,却被要求7天内偿还1万元。为填补窟窿,小张同时在5个平台“以贷养贷”,半年内债务滚至15万元。面对频繁的暴力催收电话、威胁性短信及社交群曝光隐私,小张不堪压力选择轻生。家人事后发现其遗书中写着“每天睁眼就想怎么还钱,真的撑不下去了”。
风险警示:
1.非法平台“砍头息”陷阱非持牌机构常以服务费、担保费等名义预先扣除借款本金,实际年化利率超1000%,涉嫌“套路贷”。
2.“软暴力”催收危害通过电话轰炸、伪造律师函、AI换脸视频威胁等新型手段,严重侵害借款人心理健康。
3.忽视债务危机预警信号调查显示,70%轻生者在极端行为前曾出现持续失眠、回避社交、学业骤降等明显征兆。
平安产险防护指南:
识破非法借贷四大特征
宣称“无视征信”“黑户可贷”
要求上传通讯录或裸照担保
合同隐藏服务费、展期费条款
收款账户为个人而非公司
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坚持“三不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
定期查询个人征信
正确应对债务危机
1.立即止损:停止以贷养贷,保留所有借贷合同、转账记录
2.主动求助:联系学校心理辅导中心、银保监会投诉热线12378
3.法律维权:遭遇暴力催收时及时报警,可主张返还超出年利率36%的利息
生命无价,理性消费
愿所有青春都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