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意外去世后,家人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他几年前在某保险公司买过一份百万保额的意外险,本以为这笔钱能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没想到却因为受益人填写的问题,让一家人闹得不可开交。
原来,张先生投保时图省事,在“受益人”一栏写了“法定”。他生前总说“钱肯定是给家人的,写‘法定’不就一样吗?”,却没料到“法定受益人”意味着这笔保险金要按照遗产继承顺序分配——父母、配偶、子女都有份。
张先生的父母年迈,希望多分些钱养老;妻子独自带着年幼的孩子,觉得自己和孩子更需要这笔钱;几方各有理由,争执不下,最后甚至闹到了法院,不仅没及时拿到钱,还伤了亲情。
关于“受益人”,这些知识点要记牢:
- 指定受益人:可以明确写清受益人姓名、受益比例(比如“妻子李女士50%,儿子小张50%”),理赔时直接按约定分配,不用走遗产继承流程,更高效也能减少纠纷。
- 法定受益人:默认按照《民法典》规定的继承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分配,可能会涉及多个继承人,容易引发争议。
投保时该怎么做?
1. 尽量选择“指定受益人”,明确写清姓名和受益比例,避免模糊表述。
2. 受益人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结婚、生子、家庭结构变化时,及时联系保险公司修改受益人,确保符合当下的家庭情况。
3. 填写时别用“妻子”“孩子”这类称呼,最好写身份证上的全名,避免身份变动导致的麻烦。
平安产险大连分公司提醒您:保险金是爱与责任的延续,别让“受益人”填写的小疏忽,让这份心意变成家庭矛盾的根源。投保时多花一分钟理清细节,才能让保障真正落到实处~
(平安产险大连分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