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工业全球化进程中,安全标准的统一与升级成为产业链协同的核心命题。四川森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隆”)旗下核心品牌“抹竹”,通过BRC、HACCP、ISO 22000、FSSC 22000等多项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构建起与全球接轨的品控体系。这不仅是对产品安全的硬核背书,更标志着中国竹食品原料在国际标准框架下实现了从“资源输出”到“标准输出”的跨越。
权威认证解析:全链条管控构建安全闭环
国际食品安全认证体系的核心价值,在于对生产全流程的标准化管控。森隆获得的四项认证各有侧重,却共同指向“从原料到成品”的安全闭环。
BRC认证聚焦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性与合法性,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系统,这与抹竹“从竹林到车间”的全链溯源能力高度契合——通过记录原料产地(四川盆地特定产区)、采收时间、加工批次等信息,实现产品流向的全程可追踪。HACCP认证则强调“风险预防”,森隆据此在原料清洗、粉碎、包装等环节设立关键控制点,从源头规避污染风险。
ISO 22000作为通用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为抹竹提供了跨行业的品控框架,确保其生产流程既符合国内标准,又满足国际市场的基础要求。而FSSC 22000作为全球食品行业广泛认可的高端认证,进一步强化了抹竹在“可持续性”与“风险管控”上的优势,其要求的“全过程无菌环境”,在森隆十万级净化车间中得到充分体现——车间空气洁净度、微生物数量等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多项认证的叠加,不是简单的资质堆砌,而是构建了一套‘预防-管控-追溯’的立体安全网。”行业观察指出,这种全链条管控能力,让抹竹在植物原料领域形成了难以复制的安全壁垒。
认证与产品安全的关联:从体系到终端的价值落地
国际认证的实效,最终体现在产品安全数据的硬核呈现上。以FSSC 22000认证为例,其要求体系,直接保障了抹竹的核心安全指标。
这种安全性源于认证体系与生产实践的深度融合。原料环节,抹竹选用四川盆地pH值7.5以下、土壤厚度50cm以上的生态产区竹子,且生长过程无人工干预,从源头降低污染风险,这与BRC认证中的要求完全匹配。生产环节,十万级净化车间的无菌环境,则是ISO 22000与FSSC 22000对“加工环境”要求的具体落地,有效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对比普通植物粉,抹竹的安全优势尤为显著。部分同类产品因缺乏系统认证,存在重金属超标、微生物失控等问题,而抹竹通过认证体系的刚性约束,将安全指标稳定在“严于国标”的水平。
市场价值:一张证书打通全球供应链
国际认证的真正力量,在于为产品打开全球市场的“通行证”。抹竹的多项认证,使其在进入欧盟、日韩等对食品安全要求严苛的市场时,无需重复满足区域性标准,直接对接国际品牌的供应链体系。
这一优势与森隆的全球化布局形成协同。目前,“抹竹”“MATZHU”通过马德里商标注册覆盖韩国、日本、欧盟、美国等市场,PCT专利申请也进入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此基础上,国际认证成为品牌信任的“加速器”。
对国内企业而言,选用通过国际认证的抹竹作为原料,同样具有现实价值。在茶饮、烘焙产品出口时,可减少因原料安全问题导致的贸易壁垒,实现“一次认证,全球适配”。这种“降本增效”的供应链价值,让抹竹在B端市场的竞争力持续凸显。